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介绍1-23集

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介绍 第1集

  1913年,湖南长沙。

  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的孔昭绶前去拜访他的留日同学--“板仓先生”杨昌济。想请他到一师任教,不料却遇上湖南省都督谭延闿也来礼聘杨昌济出任省教育司长。

  面对厚禄高官,杨昌济谢绝了督军府的聘请,却同意考虑前往一师执教。

  长沙商会陶会长的女儿陶斯咏在书店看中一本《达化斋读书录》,不料此书却同时也被一高个青年看中,青年因无钱买书悻悻离开,陶斯咏追上将书送给青年,青年追问斯咏的姓名地址,斯咏却不肯告诉他,青年只能追在后头喊:“那你来找我吧,我就住前面湘乡会馆,我叫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介绍 第2集

  由于父亲突然生病,恪守孝道的萧家兄弟被迫放弃远赴北京,彷徨中,子升却看到了刊有一师招生广告的报纸。

  得知萧家兄弟准备报考不要学费还提供食宿的一师,同样没凑够考北大学费的毛泽东考虑再三,也不得不屈从于现实,决定与他们一同报考。

  与此同时,因无力承担铁路学堂学费在码头擦鞋打工的蔡和森偶遇来长沙报考一师的向警予,得知一师招生的消息,他向母亲表示了退学考一师的想法。而向警予由于不知道一师不招女生碰了钉子,不服气的她和陶斯咏一起决定以“向胜男”的名字报考,让那些看不起女生的人看看女人的本事。

  刘俊卿从萧三手中偷走了萧家兄弟的应考文章,因赶着坐船回家,萧三急得手足无措,讲义气的毛泽东让他只管先去赶船,两兄弟的文章都由他来代写。在船上,知道了毛泽东答应代考的事,子升气坏了,他想下船去阻止毛代考,但船已开出。

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介绍 第3集

  萧氏兄弟急急赶回长沙,正好前十至四名的名单被公布出来,刘俊卿等名列前茅,萧三考了第五,“向胜男”第四。只剩了一二三名还空着,却始终没有毛泽东、蔡和森和萧子升的名字。原来众教师正在为前三名的定夺在争论,负责评卷的袁吉六看不上毛豪放的文风,认为蔡和森的文章应列第一,而黎锦熙等人均以毛为第一,双方僵执不下。此时,杨昌济来到一师准备谢绝孔校长的聘请,孔校长请杨评判,杨看过蔡和森的文章,已惊叹其水平之高,待看过毛泽东的文章,不禁发出了“此等文章,来日必成大器”的感叹!一向固执的袁吉六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圈定第一名为毛泽东,而杨昌济也因此决定留在一师任教。

  第一二三名的名字公布了,正是毛蔡萧三人,子升却并不感谢毛泽东,自诩为君子的他对代考舞弊的事无法释怀。

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介绍 第4集

  萧子升对代考的事耿耿于怀,最后决定以退学为代价挽回错误,他找毛泽东商量,毛泽东也决心向学校坦白真相,承担责任。几个朋友之间的一番话刚好被被孔昭绶与方维夏听见,本来因为刘俊卿的告密已经决定开除毛、萧的孔校长此刻改变了想法,因为不管学生们进校前犯过什么错误,学校的任务正是要教其以后成为堂堂正正的君子,而不是拒之门外,这才是教育的作用所在。

  最后孔校长原谅了毛泽东,萧氏兄弟也以优秀的作文通过了补考。

  新的学习开始了。第一堂修身课上,杨昌济开宗明义,将立志列为修身之首。他让全班学生逐一谈出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各言其志。毛却不知如何回答,他反问起先生的志向,杨在黑板上写下“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表示愿以培育天下英才为志。最后,他与毛泽东约定,等毛毕业时,再回答自己今天提出的问题。

  周南女中的国文课上,斯咏和向警予读到了毛蔡的作文,两个人对毛蔡的文章各有欣赏,向警予还把蔡和森的那篇文章贴在自己的床头,发誓要赶上这个人。

恰同学少年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杨昌济见毛泽东穿的鞋磨穿了底,早已不成样子。于是给了毛一块钱,要他赶紧先买双新鞋,可毛泽东经过书店,把刚拿到的一块钱又买了一本西方伦理学。在书店里,他却又一次巧遇了斯咏。正好天降大雨,两个人被雨所困,相处中,毛泽东开朗豁达的性格、广博机敏的学识给斯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省议会副议长、长沙师范校长徐特立,他以教育救国为基础理论,反复强调“日行一是”的修身宗旨,令毛泽东十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