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货在此转手,有人一夜之间可以营利十几倍!朱棣亲历现场,分明感觉到坐而论道,不如亲历亲为。
七天贸易有冷有热,香料、珠宝等供不应求,有些西洋药材却不讨喜欢。麦守贤带回的大量硫磺就无人问津。有人说中华地大物博,什么中药没有?
原靠做香料小本买卖的商人裘广德,祖上曾是医生。他没弄到炙手可热的香料,慧眼看中冷门,变卖家产、筹银大量囤积脑香和硫磺,被人讥笑为傻瓜。
年事已高,赋闲在家的铁平将军因朝廷两月不曾发俸禄,府中无米,闷闷不乐。管家建议将家中的番货拿到市场上出售,他倒将这些番货统统烧毁。铁平还让人将郑和请来,要让他亲眼目睹浓烟滚滚的场景。
国字监的书生柳如明乃富豪之子。在七天贸易中下海经商,被查获后引起解缙大学士不满。除被除名,还捉拿下大牢,等待治罪。
夏原吉与解缙对七日贸易难以理解,特别是出现像柳如明这样的读书人,也沾染上一身铜臭气,更是痛心疾首。
夜晚,郑和在院中的躺椅上睡着了,宋莲芯从郑和的梦话中,知道他将再次出洋,无限伤感。
朱棣肯定了七天贸易对大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但秦淮河边灯红酒绿,腐败风起。夏原吉与解缙都为歪风邪气日益泛滥,好生担忧。
宋莲芯因为船队带回来的番货,助长了大明朝的奢靡之风,也与郑和发生了争执。
船队归来,到底是祸是福,一时成为争论焦点。
朱棣和姚广孝带着高炽、高煦兄弟微服私访秦淮河。高煦认为这一切正说明百姓口袋里有了银子,盛世自然有盛世的生活方式。高炽则认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必会导致国将不国。朱棣问姚广孝怎么看,他则称两位皇子把所有的话都说明了,自己无话可说。
果然,朱棣把整治秦淮河的任务交给了高煦,要他与郑和共同办理。这一出乎意外的决定,惟有姚广孝认为高明。
就在这时,江南几省瘟疫传播甚快。中医中药疗效慢,难以有效控制疫情,且药材供不应求。裘广德囤积的脑香和硫磺成为珍贵的特效药,价格暴涨,裘广德一下成为京城巨富。
朱高炽派人拘禁裘广德,罪名为囤积居奇、大发不义横财。
铁平也借此揶揄万民皆商,有意识地上街往皇上的脸上抹黑。
满朝文武又联名上奏,让赶快将番人逐出国门,封疆禁海。朱棣不阅也不批,却把奏折都转给郑和。
郑和郁闷地来到宋莲芯家里,她早已听了流言,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重病在身的徐皇后召见了郑和,她告诉下西洋是永乐新政的头等大事。她听说海外有个锡兰山国是千年佛地,希望郑和能替她去拜佛祖。
郑和把徐皇后召见的事情讲给师父听。姚广孝告诉郑和,皇后深明大义,她是想利用自己的威望,力排众议,用拜佛祛病的理由,让郑和率船队尽快出洋。
朱高煦坚持要把那些有伤风化的官员、番客一起拿下。郑和觉得风气要治,但得采取因势利导的办法,妥善地解决问题。
朱棣亲自组织了一次有声有色的庭审。一同受审的不光有裘广德,还有书生柳如明。主审官为郑和与高煦。柳如明被书院除名是对的,既然不是读书的料子,朱棣念其经商才华,将其派往市舶司任官。郑和为裘广德开脱,说他举债囤积香脑、硫磺时,那些东西无人问津。再说一介商贾,天下熙熙,皆往利来,天下攘攘,皆往利往,商人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朱棣判裘广德有功无罪,但需要补交所获暴利后的高额税款。朱棣对铁平将军卖剑一事,认定是为一时之怨,断了君臣之情,当众宣布没收功臣剑。一场大争论到此为止画上句号。
宋天自从看见巨大的船队之后,便醉心于海洋。
朱棣率领众臣为船队送行时,宋天从被隔离的人群中钻出,来到郑和面前,要求出海。朱棣当即下旨,敕封宋天为水师百户,随郑和巡洋。宋莲芯予以制止,但天子无戏言,宋莲芯无奈地大哭而去!